安化黑茶的品種是非常之多的,天尖、貢尖、生尖稱為安化黑茶三尖,又稱為湘尖,一般為篾簍散裝茶。三尖茶原料相對較嫩,舊時都作為皇室貢品。下面香木海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安化黑茶天尖茶、貢尖茶、生尖茶。
天尖:谷雨節(jié)后采摘的茶,用八十二、八十四皮篾之中雨篩篩出,踩制而成大包。
貢尖:分頭黃、二黃兩種,頭黃用六十四皮篾之中雨篩篩出,二黃用五十二皮篾之雨篩篩出,踩制而成大包。其時天尖、貢尖用作貢品。
生尖:有原莊生尖(又名上生尖)和捆莊天尖(又名下生尖)之分,不用篩,僅以簸盤揀出大黃葉,即踩制成包,多供銷于山西地區(qū)。
捆尖:葉片寬,人工加以蒸、捆、烘焙使成條形,揀去黃葉,呈烏油色,可為生尖拼堆之用。
清朝乾隆年間(18世紀),山西曲沃茶商在安化采購原料較嫩的黑毛茶(即陜引)后,就地加工為散茶,分為“芽尖、白毛尖、天尖、貢尖、鄉(xiāng)尖、生尖、捆尖”七種。
芽尖:谷雨前采制最細嫩芽葉,以一百零六皮篾(制茶篾篩圓周一致,每片篾寬基本相同,在編織時以篾片的多少定篩孔的大小,篾片越多,篩孔越?。┑男∮旰Y篩揀,制成1斤1簍的黑茶,每60簍裝入篾制的套箱(芽尖與白毛尖又統(tǒng)稱為套箱茶)。西幫客商多在回籍時以此作為貴重的贈品。
白毛尖:即芽尖的一種,于谷雨前采制,因葉尖有白色,葉片未展開宛若雀舌,稱白毛尖。古時商號門前,往往書有“雀舌未經(jīng)三月雨,龍芽先占一支春”之句。
芽尖和白毛尖常系谷雨采摘的一芽一葉,白毫顯露,是黑茶中的特級。茶商略予揀選、簸揚、復烘后,每一斤裝一小簍,由茶商購茶結(jié)束時隨身攜帶回,作為饋送達官、富商、親友的高貴禮品。但因數(shù)量少,未能成為市場交易商品。
鄉(xiāng)尖:又名門市貢。由四十四皮篾篩篩出而成。
天尖以下各茶,質(zhì)量漸精,都是商品茶。鄉(xiāng)尖、捆尖因為葉片粗大張開,在篩揀后,尚需蒸軟入布袋,兩人用足反復滾踩,使片狀茶成為粗條或折疊狀。由于制造費工,成本高,而銷區(qū)售價又低,民國時期這兩種茶已停止生產(chǎn)。清末以后主要生產(chǎn)天尖、貢尖、生尖、三種。1972年改名為“湘尖”一號、二號、三號,益陽茶廠于1978年至1980年也生產(chǎn)“湘尖”一號、二號、三號。1983年仍恢復原名至今。
以上就是香木海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安化黑茶天尖茶、貢尖茶、生尖茶,天尖茶是以一級原料為主,少量拼入二級原料提升茶。貢尖茶以二級茶為主,少量拼入一級下降茶和三級提升茶。生尖是黑毛茶,較粗老,大多為片狀,含梗多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,對黑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更多關于黑茶的資訊《安化黑茶儲存條件及影響因素[廠家分析]》。